当前位置:经验君>走世界>资讯>

正月十五捏灯的寓意 正月十五闹花灯的寓意

资讯 阅读(1.75W)

导读:正月十五元宵看花灯,元宵花灯多种多样,不同样式的花灯代表了不一样的寓意,若是遇上捏面灯,你知道正月十五捏灯的寓意吗?闹花灯是元宵节习俗之一,那么正月十五闹花灯的寓意是怎样的呢?想知道元宵节各种花灯的寓意,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正月十五捏灯的寓意 正月十五闹花灯的寓意

元宵节

正月十五捏灯的寓意

正月十五捏面灯,寓意驱虫避鼠,一年不遭虫鼠之害。

1、正月十五元宵节,俗称“灯节”,始于汉代,盛于唐宋。红岛有元宵节做面灯的习俗。面灯分莲花灯、月灯、鸡灯不同类型,多用地瓜面或豆面做成。一年12个月,就要做12个面灯,遇到闰月还得多做一个。

2、每个面灯代表一个月,在灯碗上按月份捏褚儿,一月捏一个褚,二月捏两个褚,以此类推。蒸熟后,面灯内添上豆油,用棉花做成芯子放在豆油中。傍晚时点燃这12个面灯,通过观察面灯的燃烧情况,预测每个月的天气状况以及四季的旱涝丰歉

3、比如,代表四月的面灯有被风吹的现象,则预示着该月可能有大风;代表六月的面灯燃烧中有出水现象,则该月可能会雨水多、易涝。元宵节这天,女人们还会点燃用面做的鸡灯,在门里屋外、墙角杂完四处照耀,边照边念叨“鸡灯鸡灯,哪里照哪里清”,寓意驱虫避鼠,一年不遭虫鼠之害。

正月十五闹花灯的寓意

正月十五闹花灯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气洋洋”的气氛而被称作良辰美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成群结队徜徉灯市去领略“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的节日氛围。

正月十五捏灯的寓意 正月十五闹花灯的寓意 第2张

元宵节闹花灯

元宵节是一年中灯火最旺的时节,可算得上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了。山西民间的灯火,自然也不例外。当然,这里要把灯与火区分开来。灯,是闹花灯;火,是放烟火。

闹花灯是元宵节汉族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

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

花灯,又名“彩灯”“灯笼”,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花灯是汉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它酬神娱人,既有“傩戏”酬神的功能,又有娱人娱乐的价值,是汉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

正月十五捏灯的寓意 正月十五闹花灯的寓意 第3张

元宵节

花灯起源自汉武帝于农历正月十五日于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由于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而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元宵节蒸面灯的意义

蒸灯是皖北蒙城地区农历正月十五用面做成的一种面灯,也可食用的。蒸灯的习俗,抗战前很普遍,通常用麦面和黄豆面和在一起,揉成面团,捏成窝窝,蒸熟即成。晚上点灯时,灯窝里插上灯芯,倒上植物油即可点亮。

所蒸面灯,都在元宵节晚上点燃。先点“属相灯”,人手一盏,相互祝福;再点带座的窝灯,分别放在门旁;草垛灯、仓龙灯、钱龙灯则分别放在牲畜圈、粮仓和钱柜上。这样,室内室外灯火通明。孩子们手捧生肖灯,乐得跑东跑西比高低;老年人端着窝灯,照遍里里外外,据说这样一照,就不会受蝎子蜇、虫子咬了。老奶奶还逐一查“灯花”,如果灯花大,就预兆棉花丰收。居丧守孝的人家不蒸灯,可由亲邻送灯,以表慰问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