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验君>走世界>天气新闻>

扶贫面临气候挑战 气候变化影响着连片特困区

天气新闻 阅读(2.6W)

“中国11个连片特困区与生态脆弱区和气候敏感带高度耦合,特困区具有气候暴露度高、敏感性高、适应能力弱的特点,其气候脆弱性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值。”8月20日,国际扶贫发展机构乐施会发布最新报告《气候变化与精准扶贫》,强调中国扶贫发展目标的实现正面临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指出中国精准扶贫发展策略中应考虑气候变化及其适应问题,建议将11个连片特困区应列入气候适应重点地区。

将气候变化视角纳入当前的扶贫政策体系中意味着扶贫不仅仅是经济与生计领域的问题,那么,气候变化会导致各个贫困区域有什么不同的贫困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如何调整扶贫战略?

扶贫政策体系应纳入气候变化视角

8月19日,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实施精准扶贫,从2013年开始,我国政府“干了一件大事”,对全国贫困地区、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进行调查,要“摸清家底”。他透露,这个调查非常严格,由老百姓自己申请,村民代表大会“一个个地评”,政府部门还“一级级地审查”。

目前,这一调查成果尚未通过媒体进行公布。但他告诉记者,全国“一高一低一没有(贫困发生率高、老百姓收入低、行政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贫困村目前有12.8万个。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扶贫开发,制定了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并制定系列扶贫开发纲要,划分了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加上已明确实施特殊扶持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共14个片区。

梳理近年的扶贫政策体系,乐施会认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如何提高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的水平,如何帮助贫困人群去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还欠缺切实可行的路径,创新的案例以及相应的方案支持。

在扶贫减贫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而现有扶贫战略还没有认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新的挑战,也没有设计相应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

乐施会气候变化与贫困团队经理王彬彬告诉记者,连片特困区的特困人群、老人、妇女和儿童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脆弱的人群,他们自身的恢复力差,扶贫缺少气候变化视角,首先会直接影响减防灾的长效性,威胁到这部分脆弱人群的生命安全;其次,会影响农业生产和食物安全,从而直接影响到这些人的生计安全;此外,扶贫工作中不充分考虑气候变化视角,还会造成能源浪费,增加不必要的碳排放。

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连片特困区

“从中国30年的减贫实践来看,减少收入贫困人口相对比较容易,而消除气候贫困人口是最复杂、最困难的。这是因为气候贫困最大的特点在于对它的识别和统计是比较困难的,至少我们还不知道自然灾害什么时候发生、怎样发生、在哪些地区发生及发生的频率如何,也不完全了解灾害发生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鞍钢教授说。

在气候变化与扶贫的研究方面,乐施会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发布的《气候变化与贫困》指出,中国的贫困地区与生态环境脆弱地带高度相关:生态敏感地带人口中的74%生活在贫困县内,约占贫困县总人口的81%。

据气象专家研究,50多年来,青藏高原气温显著上升,导致青海、西藏等地区强对流过程明显增多,气象灾害增加,贫困人口反贫率升高;间接使得整个亚洲和北半球亚洲季风区域变化,有可能形成“南涝北旱”,影响人们的基本生产和生活。

《气候变化与精准扶贫》进一步提出三大发现:一是中国11个连片特困区的致贫因素有共性,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总体适应能力有限,在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及民生保障方面压力较大;二是特困区、中国生态脆弱区、气候敏感带高度耦合;三是连片特困区的气候脆弱性远高于全国平均值。

从区域性的气候变化与贫困现象关联度来看,各区域既有共性也有特性。以粮食生产为例,在气温升高1摄氏度时,全国的小麦产量以增产为主,小部分地区(安徽、河北、黑龙江)有减产的情况发生;而玉米生产更加敏感,随着气温的增加,玉米在全国范围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现象。在中国11个连片特困地区,玉米是这些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升温造成粮食减产将加剧贫困。

《气候变化与精准扶贫》主笔、北京全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殷永元教授建议,这些地区的扶贫减贫工作需要与气候变化适应、粮食安全保障、贫困人群生计安全以及贫困地区生态保护等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应对适应能力较弱的地区进行热点研究,挑选合适的对策实施。我们不可能对全国11个连片区推行同样的政策和措施。”殷永元说。

将气候变化与精准扶贫战略目标有机结合

甘肃省永靖县是国家59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专家团队在当地调研的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对该地区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气候变暖,降水量减少,干旱灾害增加。

2000年以来,永靖县先后投入扶贫资金6512万余元,稳定解决了1万多绝对贫困人口、3.1万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面由16.33%下降到10%。但据17个模式对气温的预估结果综合分析得出,预计到2020年,该县年平均气温增加幅度在0.76摄氏度至0.94摄氏度之间,当温度上升2.5摄氏度至3摄氏度之后,粮食产量会持续下降,湿地面积可能会缩小,土地沙化加剧。

很多贫困县面临类似情况。尽管地方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宏观的连片特困区扶贫政策体系上,尚未将气候变化与精准扶贫战略目标有机结合。

为此,乐施会在《气候变化与精准扶贫》中提出四大建议:粮食安全是特困区气候变化适应的重中之重、适应气候变化战略落实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特困区贫困人群的生计安全、气候变化适应需要将生态保护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把适应气候变化纳入连片特困区扶贫发展的战略规划中。

其中,“生计安全”包括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生产方面强调可持续发展;生活方面,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村生活社区减防灾机制和预警机制,保障脆弱人群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要推进农村社区的资源有效利用,保证安全用水与良好的生活环境。

如何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连片特困区扶贫发展的战略规划中?报告建议,打破行政分割,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全面统筹全局与局部工作,加强中央和地方之间、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同时,应在扶贫发展的战略规划中融入低碳视角。

扶贫面临气候挑战 气候变化影响着连片特困区
扫码关注公众号

扶贫面临气候挑战 气候变化影响着连片特困区 第2张
扫码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