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經驗君>走世界>資訊>

立春的物候變化 立春三候是哪三候

資訊 閱讀(2.04W)

導語:從冬天到春天不是一夜之間的轉變,很多時候自然界的萬物已經正在靜悄悄的蓄勢,等待春季的到來,而我們對自然的感知是很慢的。也許通過立春的物候變化你也能率先發現春天的蹤跡。下面我們將詳細解釋立春三候是哪三候,你來看看吧!

立春的物候變化 立春三候是哪三候

立春的物候變化 立春三候是哪三候

立春的物候變化 立春三候是哪三候

立春第一候是“東風解凍”,東風送暖,化解了大地冰封已久的寒凍。第二候是“蟄蟲始振”,“蟄”是隱藏的意思,指潛伏在地下的小蟲都自冬眠中甦醒過來。第三候是“魚陟負冰”,陟是上升的意思,魚兒囚為水溫漸暖,所以競相浮游到水面,但水中仍有未溶解的碎冰。在岸上觀看,就如同魚兒揹負著冰塊在水中游動。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春時的第一天,“立”有見的意思,也表示著往者過而來者續,冬大過了春犬到來,因此存夏秋冬四時之始都被冠以“立”。因為立春的時候北斗七星指向東方,因此東方被認為是春天的方位。

在人們的心目中,春天是溫暖的,充滿了鳥語花香:春天又是拼耘播種和生長的季節。

立春氣候

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日為一候)平均倪溫10-22℃的時段。但是,早春時一天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往往會相差10-15℃,有時一兩天的溫度甚至相差20℃以上,並且常有小雪飄落。

立春一到,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增高了,日照延長了,降雨也開始了。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立春時竹北方備耕也開始了。

立春的物候變化 立春三候是哪三候 第2張

立春的物候變化 立春三候是哪三候

雖然立了春,但是華南大部分地區仍是很冷,一番“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立春時的南方卻另有一番生機,“春江水暖鴨先知”,池塘裡或小溪旁,鴨鵝在水中展翅,自由歡快地遊蕩嬉戲覓食。動物們用自己的身體來直接感受春的暖意,而人們用增減衣服來適應溫度的變化。春天乍暖還寒、冷暖交替,這樣忽冷忽熱的天氣,更加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內容。

立春的由來

舊俗立春日又為民間傳統節日,稱“立春節”,中國自古為農業國,春種秋收,關鍵在春。民諺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說法。舊俗立春,既是一個古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事物記原》記載:“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後世歷代封建統治者這一天都要舉行鞭春之禮,意在鼓勵農耕,發展生產。

如立春恰逢正月七年級,俗謂“歲朝春”,百年難遇,民間認為這一年的收成肯定好。有“百年難遇歲朝春”民諺。

立春作為節令早在春秋時就有了,那時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個節令,到了《禮記·月令》一書和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訓》中,才有24個節氣的記載。

立春的物候變化 立春三候是哪三候 第3張

立春的物候變化 立春三候是哪三候

在漢代前曆法曾多次變革,那時曾將24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定為春節,意思春天從此開始。這種叫法曾延續了兩千多年,直到1913年,當時的國民政府正式下了一個檔案,明確每年的正月七年級為春節。

此後立春日,僅作為24個節氣之一存在並傳承至今。

立春後還冷嗎

立春節氣期間氣候的最大的特點就是乍暖還寒:一是日夜溫差較大;二是冷空氣活動頻繁。春季常因冷空氣的侵入,使氣溫明顯降低,經常是白天陽光和煦,讓人有一種“暖風薰得遊人醉”的感覺,早晚卻寒氣襲人,讓人倍覺“春寒料峭”。

立春到了,但是氣溫並不會回升的那麼快,並且老話講春捂秋凍,不建議大家過早的脫掉冬裝換上亮麗的春裝,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應該注意保暖。氣象學意義,連續 5 天的日平均氣溫高於5°C,冬天就結束了。二十四節氣認為,到“驚蟄”前後結束了冬天。大約公曆3月初冬季結束。

以太陽對地球的輻射強度而言,冬至最小,夏至最大。如果全年平分四份,立冬到立春3個月最小,立春到立夏3個月為中,立夏到立秋3個月最大,立秋到立冬3個月為中。但實際氣溫較太陽的輻射有一個滯後,一般滯後1個多月。所以如果有3個月冬天的話,立春後大約還有1個多月在氣侯上屬於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