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經驗君>走世界>資訊>

日曆是陰曆還是陽曆 陰曆和陽曆的分別

資訊 閲讀(8.65K)

導語:在經過了那麼長時間的融合,我們對於陰曆和陽曆還是很難區別開來,以至於有朋友在問,日曆是陰曆還是陽曆。其實主要就是陰曆和陽曆的分別我們沒有搞清楚。所以我們下面就來看看關於陰曆和陽曆的相關介紹吧。

  

日曆是陰曆還是陽曆 陰曆和陽曆的分別

日曆

 日曆是陰曆還是陽曆

日曆,一種日常使用的出版物,記載着日期等相關信息。所以日曆並不是陰曆也不是陽曆,簡單的理解就是記載時間的工具,我們現在使用的日曆,上面有陰曆的時間也有陽曆的時間。

中國始有曆法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證明殷代的歷法已具有相當的水平,這一頁甲骨歷是全天下最古老的歷書實物,這頁甲骨歷也就叫日曆。

真正的日曆產生,大約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順宗永貞元年,皇宮中就已經使用皇曆。最初一天一頁,記載國家、宮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皇曆分為十二冊,每冊的頁數和每月的天數一樣,每一頁都註明了天數和日期。如今通行的日曆,不管是紙質出版物還是手機應用、電子枱曆,通常都會載有公曆、農曆和干支歷這三種曆法。

日曆是陰曆還是陽曆 陰曆和陽曆的分別 第2張

日曆

掛曆和枱曆就是由日曆發展來的,但是這不過近百年的歷史。至於日曆從何時出現的,誰也説不清,只是據史料記載,大約在1100年前唐順宗永貞元年,皇宮中已經在使用日曆了。當時的日曆又稱皇曆,不僅記錄着日期,而且是編修國史的重要資料。那時候的日曆把一年分為12冊,按每月的天數來確定每冊的頁數,並將月份和日期寫在每一頁上,然後交給服侍皇帝的太監暫時保管,待太監在每日的空頁上記下皇帝的言行並在每月月終交皇帝過目,批准後,送史官存檔。

史官再將日曆的內容與朝廷,國內各地區的大事結合起來,經提煉,後,記錄下來,便成為國史。以後,由於日曆給生活帶來許多方便,就逐漸地進入了不少在朝大官的家庭,經過一番變動,編製成自家的日曆。再往後,隨着日曆向大眾化,家庭化的發展,人們也就把曆書上的干支月令,節氣及黃道吉日都印在日曆上,並留下供記事用的的大片空白。

陰曆和陽曆的分別

地球公轉太陽一週的時間為約365.24日,而月球從新月(朔)到滿月(望)再到月末(晦)一個週期的時間是約29.53日。很方便地就可以算出,一“年”的時間差不多就是12個“月”,而這就也是大部分曆法的模式。

然而這種“1年差不多是12個月”真的就只是“差不多”而已。實際曆法中,是無法同時確保“年”和“月”的精確性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種取捨便是“陽曆”和“陰曆”的根本差別。

日曆是陰曆還是陽曆 陰曆和陽曆的分別 第3張

陽曆陰曆

陽曆,以我們的西曆為例,就是以“一年保證有365-366日”為前提的歷法。通常而言,西曆一年中,當然不是365日就是366日。但這便犧牲了“月”的精確性。因此,西曆的“月”和實際的月球月相的“月”是無法一一對應的。我們無法想當然地説“15號就一定是月圓”、“1號就一定是新月”這種話。

陰曆,以伊斯蘭的回曆為例,則相應地犧牲了“年”的精確性。為了確保“每個月的第一日就是新月”,12個月下來一年平均居然只有約354天,換句話説每隔2.7年就和陽曆相差了一個月。所以回曆是不設季節的,因為毫無意義。

而我們的農曆它是一門“陰陽曆”。

一個“迴歸年”的天數是約365.24天,一個“朔望月”的天數是約29.53天,所以古人推算出,19個“迴歸年”的時間和235個“朔望月”的天數幾乎相同。而19年總共有19*12=228個月,與實際相差了大約7個月。

因此,每一年的歷法編制只有古代專門的歷法學家才有能力編撰。粗略來講,現在大概每3年左右就會有一個“閏月”,例如2017年的六月之後就是“閏六月”。

總而言之,農曆是一部奇葩到不是專家的話根本搞不懂怎麼算日子的歷法。當然,老百姓也根本不需要去搞懂,只要知道每年一定跟春夏秋冬相吻合,以及每個月的十五一定是滿月,就已經很幸福啦。曆法這種東西,每年買一本老皇曆回來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