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經驗君>走世界>天氣常識>

踩高蹺是元宵節的活動嗎 踩高蹺是元宵節的民俗活動嗎

天氣常識 閲讀(3.32W)

導語:大家都知道,踩高蹺是一種深受羣眾喜愛的表演,其技藝性強,形式活潑多樣。有些朋友想了解踩高蹺的相關知識,那麼,今天小編就來講講,踩高蹺是元宵節的活動嗎?踩高蹺是元宵節的民俗活動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踩高蹺是元宵節的活動嗎

踩高蹺是元宵節的活動嗎 踩高蹺是元宵節的民俗活動嗎

踩高蹺

是元宵節的活動。元宵節地方上的習俗應該更多一些,如舞龍獅、踩高蹺、吃元宵丸、賞月亮。這些習俗由來已久,在過去的時代,我們國家是以傳統的農業生產為主,人們為了不誤農時,傳統的節假日並不多,尤其是過了元宵節,慌忙的備耕春耕生產,就要如荼如火的開展起來,沒有太多的可供休息的時間了,所以元宵節也就顯得彌足珍貴,讓人們倍加珍惜。

踩高蹺是哪個民族的風俗

漢族。

踩高蹺是哪個民族的風俗是時下很多人都有的疑問,畢竟因為元宵節的緣故很多地方都有出會的習慣,而踩高蹺便是出會裏面的一個,據悉踩高蹺是漢族的風俗。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是我國北方民間盛行的一種羣眾性技藝表演,多在一些民間節日裏由舞蹈者腳上綁着逗,武蹺則強調個人技巧與絕招,各地高蹺,都已形成鮮明的地域風格與民族色彩。踩高蹺的角色,因為各自身份不同,所以造型各異、高低不一。

踩高蹺是元宵節的活動嗎 踩高蹺是元宵節的民俗活動嗎 第2張

  踩高蹺圖片

踩高蹺簡介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羣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我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我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説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幹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脛,並趨並馳,弄七劍迭而躍之,五劍常在空中,元君大驚,立賜金帛。”從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蹺就已流行。

表演者不但以長木縛於足行走,還能跳躍和舞劍,高蹺分高蹺、中蹺和跑蹺三種,最高者一丈多。據古籍中記載,古代的高蹺皆屬木製,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撐點,以便放腳,然後再用繩索縛於腿部。

表演者腳踩高蹺,可以作舞劍、劈叉、跳凳、過桌子、扭秧歌等動作。北方的高蹺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漁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喚起觀眾的極大興趣。南方的高蹺,扮演的多是戲曲中的角色,關公、張飛、呂洞賓、何仙姑、張生、紅娘、濟公、神仙、小丑皆有。他們邊演邊唱,生動活潑,逗笑取樂,如履平地。

據説踩高蹺這種形式,原來是古代人為了採集樹上的野果為食,給自己的腿上綁兩根長棍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蹺技活動。

踩高蹺是元宵節的活動嗎 踩高蹺是元宵節的民俗活動嗎 第3張

  踩高蹺圖

踩高蹺現狀

今人所用的高蹺,多為木質,表演有雙蹺、單蹺之分。雙蹺多綁紮在小腿上,以便展示技藝;單蹺則以雙手持木蹺的頂端,便於上下,動態風趣。其表演又有“文蹺”、“武蹺”之分,文蹺重扮象與扭逗,武蹺則強調個人技巧與絕招,各地高蹺,都已形成鮮明的地域風格與民族色彩。

豫北武技高蹺,起源於明清之際,是中國獨樹一幟的舞蹈藝術。

山西省內各地的高蹺高度不一,高蹺低的低至數寸,高的高至七八尺,在山西芮城、新絳等縣,高蹺的高度達到一丈五尺甚至一丈八尺。平時,高蹺以四尺左右的高度為多見。 高蹺在山西的延傳歷史悠久,在晉中一帶榆社縣出土的北魏石棺上也可看到高蹺、雜技的圖畫,雖然高蹺無文字記載,但最遲也應從北魏開始了。

在山西表演高蹺的行列中,分成文高蹺和武高蹺兩種。文高蹺重於扭和踩,武高蹺以表演特技為主。

浮山縣的武高蹺,頭蹺為指揮,二蹺是領隊,戲曲人物居中,最後由醜漢壓陣。表演首先扭各種場圖,然後表演“過仙橋”、“跳桌子”、“跳雙凳”、“大劈叉”等各種難度大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