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經驗君>走世界>天氣常識>

打春牛是什麼風俗呢 立春習俗中的打春牛是什麼意思

天氣常識 閲讀(1.81W)

導語:牛是一種神聖的動物,是六畜之首。在古代,一些成年禮、婚喪嫁娶等活動中,牛是不可缺少的物品。而在立春這個節氣中,牛也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立春有打春牛的習俗。那麼,打春牛是什麼風俗呢?到底立春習俗中的打春牛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打春牛是什麼風俗呢 立春習俗中的打春牛是什麼意思

打春牛

打春牛是什麼風俗呢

立春時節在迎春儀式上“打春牛”,又稱為鞭春。民俗,流行於中國許多地區。“春牛”,用桑木做骨架,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塑成。身高4尺,長8尺,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人們到先家壇奉祀,然後用彩鞭鞭打,把“春牛”趕回縣府,在大堂設酒果供奉。男女老少牽“牛”扶“犁”,唱栽秧歌,祈求豐年。解放前後又出現了“打春牛”的耕作戲,一人系犁,一人掌犁,邊耕邊舞,或遊於鄉間,或演出於舞台,增添節日氣氛,也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嚮往和追求。

立春日的重要活動,還有“鞭春”。“鞭春”即鞭春牛,又名打春牛。傳説此習俗源於周代,當天子率羣臣在東郊迎春時,鞭春牛以示農耕,士民都出城圍觀。但所鞭春牛並非真牛,而是土牛。宋人高承的《事物紀原》説:“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

打春牛是什麼風俗呢 立春習俗中的打春牛是什麼意思 第2張

鞭春牛

鞭春牛的儀式,是由身着青衣、戴青帽的“春官”送土牛於城外,並執鞭擊土牛。鞭春牛之後,眾人一擁而上,哄搶碎牛的散土。此舉名為“搶春”“爭春”,人們認為,“土牛之肉宜蠶,兼闢瘟疫”。

唐宋以降,此風更盛。據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立春前一日,開封府進春牛入禁中鞭春。開封、祥符兩縣,置春牛於府前。至日絕早,府僚鞭春,如方州儀。”即立春前一日先在皇宮鞭春,次日各州、府、縣行鞭春儀。另外,為滿足民眾喜歡春牛的願望,彌補市民未搶到土牛的遺憾,一些能工巧匠專門製作了許多精美的小春牛,在州、府、縣衙出賣,人們爭相購買。

後世的春牛,又換成紙牛。春牛身長三尺六寸五,象徵一年365天;牛尾長一尺二寸,象徵一年十二個月;牛四蹄象徵四季;鞭牛的柳條象徵春天;柳條鞭長二尺四寸,象徵二十四節氣。春牛裏面還裝滿了五穀,鞭春之後,紙牛被打爛,裏面的五穀流出來,象徵這一年五穀豐登。

打春牛是什麼風俗呢 立春習俗中的打春牛是什麼意思 第3張

鞭春的意思

鞭春背後的文化意藴是什麼?古代社會以農為本,鞭春實際上是一種勸耕的行為藝術,通過打春牛,可喚醒人們一日不可忘耕的意識。春天到了,人容易犯春困,牛也會懶洋洋,揮鞭一打,象徵着把人和牛的懶惰都打走,意在鼓勵農耕,發展生產,以祈豐年。

圍繞着迎春、祭春、鞭春等主題活動,後世又演化出舞春(舞春牛)、畫春(畫春牛圖)、戴春(戴春勝)、送春(迎春帖子)、吃春(吃春捲、春餅)、咬春(嚼羅卜)等一系列活動,使立春的禱祝活動更具娛樂性,更貼近生活。我國二十四節氣文化之絢麗多彩,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