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經驗君>走世界>旅遊>

五台山——此吾鄉之神境也,風景竟是如此的獨到

旅遊 閲讀(1.56W)

五台山——此吾鄉之神境也,風景竟是如此的獨到

五台山有這樣個傳説故事,春秋戰國時期,趙國境內有座神仙峯,整年雲霧繚繞,到處懸崖絕壁。趙王統治盛期,神仙峯一帶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神仙峯下有一潺潺小溪,當地人們全靠它澆莊稼、喂畜禽。有一天,忽然從神仙峯上飛來一個巨大的怪物,巨齒獠牙,頭長雙角,逢人便吃,人們嚇得紛紛關門閉户。怪物來到溪流邊,幾口將溪水吸乾,駕雲而去。從此,神仙峯一帶禾苗乾枯,五穀不收。人們為了活命,只得流落他鄉。

神仙峯下武南莊有一武姓老員外,有女名喚武彩,不僅長得如花似玉,而且能文善武。溪水被怪物喝乾後,武彩不辭辛勞地在神仙峯下挖井掘水。結果,鋤頭用壞了三十六把,井掘開了九十九口,也沒挖出一滴水。就在武彩要挖第一百口井時,突然空中烏雲密佈,飛沙走石,怪物已到近前。她抄起扁擔,向怪物頭上打去。怪物躲閃不及,被打掉一隻角,慘叫一聲,奪路欲逃。武彩窮追不捨,終將怪物力劈四半。這時她也疲憊不堪,奄奄一息,站立着死去了。

驅車到陽曲縣石嶺關下,可見東北方向一道兀立挺拔、鬱鬱葱葱的山脈呈現面前,這就是小五台山。山腳下是峯東村。登山時,坡陡路峭,碎石山路尚不難爬,但進入荒湮已久、荊棘沒頭的盤山古徑中則是不到五台非好漢了。腳下,厚厚的枯枝腐葉,每邁一步必須撥開重重的灌木圪針,旁邊則是深不見底的溝壑,這時可以感慨:敢問路在何方?

中台山腰有文殊寺遺址,該寺依山壁建於2層樓高的石基之上,攀上石基看到的是白雲洞。白雲洞亦稱發雲洞,據説常有白雲從洞中飄出。這是一個自然生成的山洞,進深20米左右,山洞裏有一尊文殊石坐像,相傳是唐以前所刻。洞口有3級石階,石基座上兩邊各分佈着3個柱墩石,顯然洞口原來有建築,階下還有兩座結構精密的旗杆石和杆頂石鬥,洞頂和周圍散佈着數通石碑,石崖上還有字刻,多為明、清時代修繕記載,白雲洞便是"系舟信雨"求取甘霖之所。轉過白雲洞,是三四間石窯,中有一門,匾額刻有文殊寺字樣,門前有一個深達十幾米的旱井,可見古時寺中人煙繁盛。寺中有3進院,環繞皆是2層石窯洞,間或能看到成堆的彩塑佛像碎片和許多殘缺的石碑。文殊寺有石窯四五十間,遠在唐宋明時香火旺盛,那時,每年四月初四舉辦文殊寺佛會,白天晚上人流不息,可惜後來逐漸衰落。一匾殘碑上感慨萬千的文字:"此吾鄉之神境也,本不宜令荒涼若此……"雖然荒涼破敗,但當年風采仍可略見一斑。